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好坏龙井:“群体种”和“杂种”之争

更多 茶叶鉴别 内容  |  2014-04-19  |  东方早报  |   新闻爆料

   原题《好坏龙井》

    神州茶网 讯: 如果借用更符合科学意义的描述,龙井实际上并没有真假区别,只有好坏之分。在专家看来,茶园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天气等因素也对茶叶质量产生影响,审评的茶叶不光局限于“嫩度”,还有茶叶的炒制工艺,如同人们下厨做菜需要好手艺,倘若手艺不好,泡出来的茶也自然不会好喝。

    3月21日,梅家坞一处茶楼里。两杯“西湖龙井”茶叶在沸水中浮沉,同为“明前龙井”,一杯58元,另一杯却要158元。

   “我们家的茶叶都是正宗的西湖龙井。”自称来自安徽、在杭州生活多年的老板娘说,价格不一样,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有回甘,泡了三泡后仍有甘醇味。“你瞧,汤色也不一样。比较下来,便宜的口感就差很多。”

    自从前年承包了这户农民房,老板娘就开起了一栋茶楼。到了春天,茶楼除了接待游客,便是教授游客如何辨别西湖龙井的真假。如叶身是否长毛,长度是否在2.5厘米左右等等。

    梅家坞位于西湖景区腹地,群山环抱,是西湖龙井茶生产基地一级保护区,也是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自然村落。

    2003年开始的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工程,让村民们改变了传统的种茶、炒茶、卖茶的路子,开设了农家茶楼。

    这里户户农家户户茶,开有一两百家茶馆,还有地道农家菜,“十里梅邬蕴茶香”,已成为杭州的一块金字名片,成为外地游客来杭的热门景点。

    在梅家坞,这样传授茶叶知识的四处都有。而在茶叶市场,几乎每家店铺也都会向顾客传授分辨真假龙井的知识。

    在辨完了真假西湖龙井后,接下来就是商家推销了,“我们这个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

    在辨识方法上,几乎所有的茶农和茶商都可以立即分辨眼前的茶叶是否为正宗的“西湖龙井”。

   “只要两个杯子,泡上一会就可以了。”炒茶师傅樊生华说。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西湖龙井的真假依旧难辨。

    即便到了茶研所,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茶研所副主任刘新说,该所的职责除了在茶叶的营养育种、加工和品质安全方面开展研究外,还对茶叶的特级、一级和二级之间的区别作出专门的鉴定,同时在2-3年的一定周期内,对西湖龙井的质量标准予以调整,而此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茶叶的质量标准。

   “一个人假若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区分西湖龙井的真假。”刘新说,“之所以难,在于没有明显的感官反应,而且茶叶的外貌特征区别并不大。”

   “如果动用设备鉴定,至少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才能作出评价报告。”茶研所的曾建明说,检测内容不仅包括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以及成分间的构成比例,而且报告上也是“近似”程度所量化的文字描述,而且涉及工艺、运输、样品维护、采摘条件等多项内容。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若要专门进行这样的鉴定,成本过高。

    作为农业部下属的权威检测机构,茶叶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的其中一项工作便是开展“感官审定”,即利用人体的味觉、嗅觉等感官对茶叶的好坏作出评判,专家张颖彬就从事这一工作。

    她一天的工作量,需要对30多种不同品种的茶叶作出评价。每一种类的评判体系有5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茶叶泡完后的茶渣)。

    如果借用更符合科学意义的描述,龙井实际上并没有真假区别,只有好坏之分。

    闻了又闻尝了又尝

    3克茶叶,150毫升的沸水,张颖彬的面前还摆放了6只茶杯和起水器,分别装载了碧螺春、羊岩勾青、西湖龙井、白牡丹、福建寿眉等来自不同产区的茶叶。

    4月3日的下午,她要对面前的6种茶叶作出“感官审定”,依据则来自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GB23776-2009。

   “西湖龙井的外形上肯定是大家熟知的‘扁平形’为好,光滑而富有色泽更是上佳了。”张颖彬说,“重要的是芽和叶是不是匀称,有无饱满。一支芽有几片叶,可以看出采摘的方法是否正确。”

    因是春天生发之物,西湖龙井的色泽也接近于其他植物抽发的嫩绿。这种嫩还略带有黄色,总之,春天是什么颜色,西湖龙井也具有一样的颜色。

   “汤色肯定是清澈、明亮、嫩绿,有沉淀的肯定不正常。”泡茶4分钟后,她打开了杯盖,又凑近杯口闻了闻杯中的茶香。

   “好的西湖龙井闻上去高爽、馥郁。”张颖彬说,在这一点上,人们几乎也能相信自己的嗅觉,哪个好闻,哪些又难闻。

    这属于“热嗅”,杯中的香气在茶水温度降低后,张颖彬还需要闻上两次,它们分别是“温嗅”和“冷嗅”,再根据自己的嗅觉效果打分。

    之后,她每样茶都分别喝上几口。

   “好的春茶甘醇度、甜度和细腻感、胶质感都要具备。”让茶水停留在口中一段时间后,她又吐在了水桶里,“要是我每杯都喝下去,一天下来,肚子里全是茶水,也快要撑破了。”

    最后杯中倒出的“叶底”,她重新收集起来观察,“好的是一芽一芯,芽要长于芯,芽的长度最好在2.5厘米之内。西湖龙井的叶底颜色如果还是嫩绿,那最好不过了。”张颖彬说。

    在专家看来,茶园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天气等因素也对茶叶质量产生影响,审评的茶叶不光局限于“嫩度”,还有茶叶的炒制工艺,如同人们下厨做菜需要好手艺,倘若手艺不好,泡出来的茶也自然不会好喝。

    刘新说,人的手是非常精密又复杂的操作系统,可以很好地控制茶叶的水分,目前的机器炒制茶叶的过程仍比不上富有经验的一双人手。

    机器炒制,还是手工炒制,也成为衡量西湖龙井优劣的标准。西湖龙井之所以价格昂贵,原因也在此。

    但当黄关顺、樊生华这样的炒茶师傅向我们摊开满是水泡的双手时,他们也不清楚,自己从祖辈继承的手艺还能传多久。

   “我们炒茶时,儿子们看都不来看一眼。”茶农们的手掌探至滚烫的锅壁,嘴上抱怨道。

    茶种的优胜劣汰

    杭州城里的店和自家山上的茶园要想同时产生效益,还没到清明节,樊生华手掌的水泡上已长上了老茧。

    2006年开始,樊生华夫妇便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起来。“丈夫是‘技术男’,我主要面向市场做些销售。”比樊生华小8岁的妻子张建芬说。

    夫妻俩的生意经是,决不肯“以次充好”。

   “自家种的,手工炒的,那是自己的品牌,如果要进入市场的话,有些时候需要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我不敢说对不对得起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炒茶王’的招牌。”樊生华说,或许有一天,更加精密的机器代替了人手,“我还要坚持炒下去”,传统的技艺不会一直处于遭淘汰的境地。

    不少受访茶农担心,在大量种植“龙井43”后,“群体茶”的种植面积日益萎缩。

    作为“龙井43”的“老祖宗”,“群体茶”相当于西湖龙井的种库,类型丰富多样,但又因是混杂度过高,因此生长的茶叶大小、颜色等各种特征不能完全一致,从而影响到茶叶最后的炒制质量,最终降低茶农们的经济收益。

   “我们当初推广试种‘龙井43’时,也面临茶农们半信半疑的态度,因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茶研所的曾建明说。

    然而,选种其实是“不断淘汰”的过程,优胜劣汰。每一种品种都有它的劣势。

   “‘龙井43’的缺点在于‘持嫩性’差些,对水肥要求高,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得病。”曾建明说,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新品种。

    他的依据是茶研所对面的茶地里种植的新品种——“中茶108”和“中茶302”,这两个品种目前已在推广试种过程中。

    曾建明说,对于茶农们称“群体种”优于“现有品种”的说法感到“很正常”。

   “理论上,群体茶要比‘龙井43’丰富,而且群体种的优势在于不同的种群间可以作相互间的自然补充。”曾建明称,而且现有的市场导向在于“赶早”,茶农对于这方面的要求也比以往来得迫切,这也给培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影响。

    为了让单株新品种的茶树适应混居生活,曾建明接下来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活力搭配”。即在选定新品种种植时,改变单一品种种植的局面,通过“杂居”的形式,促进西湖龙井茶树间更好地种植。

    他说,实现“拼盘”种植的目的既要保护群体茶,又能促进种群优势。

    这一工作因为要说服每家每户的茶农,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也是未来“西湖龙井”的发展方向之一。

   “正品”和“杂种”之争

    不知道谁丢了根烟头还是别的物什,去年最冷的时候,大冷天茶地起了一把火。家中7亩茶地烧了一隅,10多棵新茶树不幸焚毁。樊生华着急回到家中查看,随后面露喜色。

    为了这10多棵茶树,樊生华与妻子张建芬多次发生争执。

    它往往开始于这样的对白:

   “搬掉吧。”说不上理由,樊生华看着这10多棵茶树就碍眼。为了说服妻子,丈夫的口吻最初总是很客气。

   “怎么了?”

   “没鸠坑种好。”丈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鸠坑种”原产于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被杭州的茶农们视为西湖龙井“群体种”的最早祖宗,眼下也为西湖龙井茶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在茶农们眼里,“群体茶”与“鸠坑种”没有区别,可以在言语上通用。但茶研所的专家对此有严格的区分。

    向往天地、崇尚自然的中国人朴素又保守,靠天吃饭的茶农们尤为如此。

   “鸠坑种”在樊生华的心中占据着牢牢的地位。在他看来,这个品种在乡间一直名为“群体茶”,它才是纯正的“西湖龙井”。

    他告诉我,“群体茶”闻上去香味足,品相好。与“龙井43”相比,它唯一的缺点就是上市晚。

   “反正种着也不碍事,地也空着。”妻子辩解。自从夫妇两人在杭州城里开了店,妻子有她的市场判断力,第一步总须赢得喜欢尝鲜的市场,“龙井43”恰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丈夫更不甘示弱,“还是群体茶正宗些,口感也好。”

   “家里大多数是‘群体茶’呀,又不缺这一小块。”妻子有的是说服丈夫的办法。

    在西湖龙井的产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茶农们渐渐选择可以早于“群体茶”成熟和上市的“龙井43”。

   “最好还是都种群体茶。”丈夫担心,自家茶园的“纯正品质”会受“杂种”的影响。“都种龙井43了,群体茶也是同一块地方,一样的水土养的。”

   “那中国人到了外国,是不是也会变得白皮肤、黄头发呢?”妻子质问。

   “黄头发可能,白皮肤那倒未必。”丈夫承认说不过妻子。

   “反正也就十几棵,不用太担心的。”妻子试图缓和下语气。

    这样的争论发生了数次,去年冬天的火彻底打消了樊生华的担忧。他对着已成草木灰的茶地一角说,这里营养好,就在这里种上“鸠坑种”,过几年就产出“群体茶”了。

    看着有些得意的丈夫,妻子冷不丁冒出一句,那到时候看看,究竟谁家的“西湖龙井”卖得早,卖得好!

    茶叶保管

    保存茶叶的条件:一要干燥,二是最好低温(5摄氏度左右)。买回的小包装茶,必须放在能保持干燥的地方。如果是散装茶,可用干净白纸包好,置于有干燥剂的罐、坛中,坛口盖严。如茶叶数量少且很干燥,也可用两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至少可保存半年基本不变质。

    泡茶礼仪

    冲泡西湖龙井,水温要高一些,等杯中投叶稍沉即可。杯中的水位在距离杯底一半或1/3处就可添水了,否则杭州人家将其视为“不礼貌”的待客行为。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龙井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