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闽茶力量2周年 20茶人解构茶产业发展经验

更多 茶企风采 内容  |  2015-01-16  |  厦门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闽茶力量2周年20人》

    神州茶网1月16日 讯:自2013年以来,厦门日报“闽茶力量”策划已走过了两个春秋。期间,数十位茶界大腕分享了自己的茶香故事。他们有的是耕耘在市场第一线的企业家,有的是投入数十年时间伴茶而生的非遗传承人,有的是从国家层面研究茶产业发展的学者。不论在中华茶业的舞台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就是“中华茶人”。在采访中,这些茶人们浓缩自己多年的经验,释疑茶中议题,讲述茶中故事,并分析着中华茶文化精神和茶产业的发展之路。

  在这次特刊中,我们选择其中的二十位,再次梳理他们的精彩发言,用这些经验茶谈为您解构玉茗。

  王贵卿(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厦门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定要让茶业健康发展。茶是我们茶企业的命,很多操作如果伤到行业的未来,再挣钱,也不能干。所以要注意保证价格稳定,维持工艺韵味的正宗。只有让茶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茶叶走向全国、全世界,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王文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八马茶业董事长)

  茶有四功夫:种、制、泡、品。泡、品都属喝茶者功夫,决定其高低的因素,首在制茶者能否做出好茶。就铁观音而言,坚持“不青不酸,传统正味”的原则,才能一直走在继承发扬先祖技艺的路上。

  肖文华(华祥苑茶业董事长)

  茶业的前景很美好。从内容上看,茶有深厚内涵,茶值得敬重。从社会环境上看,国人的生活也需要转型,从浮躁到淡定,平和的茶可以充当转换的链接。同时,国家复兴,茶产业一定向好,因其代表着文化体系的传承。最近的外交场合,国家领导人对茶等中国文化多次提及,更加强调,既是传统文化自信力的体现,更是茶等中华文化代表发展的利好。

  胡建全(通仙茶业总经理)

  当下,茶业发展一是文化推动,中国茶种类林立,谁做得好关键在文化个性让消费者感知。武夷山有深厚文化,武夷茶有过辉煌的历史,有历史的产品,一定有很深的根基。武夷茶文化可继续挖掘。二是品质提升,文化需依托在品质的“骨”上,把握品质讲文化,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树、绿不持久”。

  江元勋(正山茶业董事长、金骏眉创始人)

  正山堂永远没有主打推荐款产品。我们做茶叶,是抱着每一款都是主打款的态度来制作。如果一款产品面市前都没法得到我们自己的认可,我们是不会让这样的茶上市销售给消费者的,这在正山堂是有严格的流程管控的。作为茶人,我们虔心制成的好茶,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把它们都推荐给爱茶之人,让爱茶的人能喝到好茶,这就是茶人的本心。正山堂是一直坚持着以茶人的本心制茶的企业。

  张锦华(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茶叶行业很大,全国茶人都在做,做得也很充分。行业里有很多精英,甚至有在其他行业中找不到的执著的人。企业与人类似,有个性,模仿不一定会合适,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合适自己的道路。但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有规划,先有一个定位,再去做,才不会乱了方寸。

  林有希(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传统文化首先教懂我们如何做人。企业文化一定以人为本。心安则人安,人安事则成!就像要享受老白茶的韵味,一定要尊重白茶的本性让茶安定存放几年,做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还有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做茶要有爱心,不爱自然不爱土壤不爱茶,就做不出好茶。

  傅天伦(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师、春伦集团董事长)

  茉莉花茶是八闽瑰宝之一,建国以后,就被列入中国历史名茶,用作外事礼茶。传统的产业很难形成规模化。但是,从小作坊发展到现代企业,是必经的现代化升级过程,要靠科技,从工艺、外观、口感、技术、种植、文化上创新,走出传统模式。很多人说,祖宗给的不能变。但姓不变,名字可以变,我们守住民族品牌的定位,依照传统工艺的参数,进行现代的科技改革形成标准,效果不错。

  陈德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宗北斗创始人)

  制好茶要规规矩矩,要遵循茶的标准。茶山不能乱开,不用田茶省事但品质不好;采茶不能乱,比如早晨的露水茶青质量不好,可是脆脆地,好采省工,重量大好算钱,有些人就喜欢采;下山装茶青,有人用编织袋,它比竹篓轻十几斤,但是不透气,路上半小时、一小时茶叶闷坏了。很简单的小事都算小账、省事就不行了。

  陈志雄(厦门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一行一定要有爱好才能走得远。老前辈就告诫我们多看茶、多上山、多走市场,不要怕辛苦,泡在办公室不要想当茶师。面对行业发展,看市场、搞创新都很重要,躺在传统工艺上是不行的。茶人的任务,应该是尽量用最优的精力投入生产合适的好茶,让消费者得到价格合理的应时应季的好茶,使茶农、茶商、茶客三者都受益。

  陆尧(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厦门是中国茶产业的窗口,作为特区的厦门也是中国产业的特区。茶馆是茶产业的窗口行业,就像机场是一个国家的门帘一样,厦门2万多个大大小小的茶庄、茶馆,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缩影。很多好茶,就是通过厦门市场的吞吐起到示范作用后向全国推广。

  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主编、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组组长)

  在厦门,茶主要以品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已经比较成熟高端。厦门应当成为茶业营销与消费中心,茶企可以像很多时尚企业那样,总部或营销中心在厦门,基地放在其他地方。

  赖政雄(台湾资深茶人)

  茶是我们的国饮, 茶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特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在台湾办国际茶会,日本、韩国的茶人都会来参加。在国际上说茶,人们常常谈到日本,我觉得不足,因为日本主要只泡绿茶。我们有多少种茶?绿、白、黄、青、红、黑里有大红袍、铁观音、普洱、龙井等等说不完的品种,内涵非常丰富。

  叶启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天变即变,青变即变”。制茶时天气、茶青情况等变数极多,非常讲究因地制宜,要根据茶的不同,赋予它不同的性格,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茶叶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做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天气情况就采取不同方法,这和医生给不同病人看病开不同药方是同一个道理,需要长时间研习实践才能体会和把控。

  修明(武夷岩茶国家标准起草人)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蕴含着厚重古拙的历史印记,它之所以传承至今,有它制作技术上的独特之处。虽然手工传统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规模化的生产上,满足不了大生产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如何与现代机械化生产有机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是值得企业研究的一大挑战。

  林荣溪(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八马茶业副总经理)

  中华茶文化已深入人心,茶叶作为新时代的健康文化时尚饮品,有着相当广泛的民众基础。当前,如何运用新媒体宣传正能量,成为茶界新课题。年轻一族正逐渐成为中华茶文化推广和消费的主力军,中国茶产业前途一片光明。

  徐庆生(国家评茶师、副研究员、厦门茶叶协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名茶》系列丛书作者)

  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被古人称为风雅七件事,可见茶本身就是有文化的东西。茶与文化是灵魂与实体的关系,茶叶离开文化就是树叶,注入文化就成为事业,而文化则具有最强的穿透力。

  陈美柑(国家级评茶师、厦门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要让茶客喝到好茶,茶人们要做足功课、下定决心。茶界的乱象常常成为茶人的考验。茶由于品种和生长地域的区别,品质档次差别极大。如果没有把好关,茶会失去正宗之味,但这样原料往往可以降低成本,普通的消费者也很难辨别。此时专业茶人能分辨,敢拒绝,不仅影响一泡茶叶的好坏,更关系到品牌对消费者的责任之心。

  胡玉清(印象大红袍茶业总经理)

  从茶中可以得到“正源、正味、正品”这六字的正文化。印象人,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都应该以宽容心加以正义去处理,尽最大可能便利于人,珍惜“吃亏是福”。给客户、加盟商以高品质的服务的同时,融着一颗包容之心做事。

  苏淑英(正山堂厦门首店总经理,金宗北斗厦门营运中心总经理)

  运营好茶和泡好茶一样,不能着急。岩茶和他的茶性一样,中庸,可能不会一下蹿红,是慢慢渗透的状态,一旦喜欢上就有很强的稳定性,特别是有好质量的茶,品质会慢慢被更多人发现和接受。现在厦门的岩茶饮用习惯还在渐渐地培育,将来也会向好。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经验茶产业闽茶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