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设计

更多 职场经验 内容  |  2016-05-26  |  21世纪经济报道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5月26日 讯:前不久,我和国内知名的绘本作者熊磊熊亮兄弟俩聊天。他们正在做一个面向乡村儿童的在线绘画教学项目。我问他们大概能有多少乡村儿童会因为这个项目喜欢上绘画,他们说这个并不重要,因为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在通过绘画的过程来培养孩子们的感知能力、模型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出于这样的目的,他们在挑选授课老师的时候非常看重绘画技巧之外的东西,只有教的人自己先具备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教给孩子们。

  这让我想起了上个月在广州见过的一位教规划设计的大学老师。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为儿童开设建筑设计工作坊。她的目标也不是要培养出多少小建筑师出来,而是希望透过“建设”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并动手把解决方案创造出来。在聊天的过程中,这位老师向我介绍了一些她所知道的国外类似案例:芬兰的、日本的……言语中既有赞赏,也有遗憾。因为国内类似的教育项目太少了。她还特意提到,很多学规划设计的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画出精美的设计图纸上,却意识不到好的设计规划其实最重要的是首先明了建筑和人及所处社区的关系。

  在目前主流的教育中,人们还是把绘画、建筑、设计这些领域的教育当成是一种“职业教育”,只有那些将来要从事这些特定职业的人才需要去学习,学习的内容也集中在专业技术和技巧上。殊不知,设计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设计中应用的许多理念和能力正是主流教育中缺失的,而在应对真实世界的问题时又是必需的。

  设计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不同的是,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难以清晰界定的。在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一篇文章《社会创新中的设计思维》中提到了一个典型案例:为印度的一个农村社区设计一个清洁饮用水系统。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问题,社会创新者们需要思考一系列的问题:这个社区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对清洁饮用水的期待是什么、当地有什么限制条件、有什么在地资源可以利用、有什么文化禁忌需要规避、有怎样的权力结构……围绕这个设计,我们可以列出很长的问题清单,这个清单到底需要包括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彼此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都不是明确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去探明,去修正,甚至需要尝试多种问题设定的框架。事实上,对很多设计者而言,为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断重新修正和定义问题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挑战性的事情。

  既然要解决的问题是不确定的和错综复杂的,那么设计的过程也就势必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不同专业领域的经验技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同理心,也就是将自己置于对方的处境中感同身受的能力。还是拿上面那个水系统的例子来说。这个水系统建好了,它既清洁又廉价,工程上非常完美,外观也很漂亮,但是却没有多少村民会用。看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村民的生活,细致考察他们取水用水的全流程,用心体会他们的感受,就会发现有很多原因阻碍了村民们使用这个新的水系统。比如新系统所使用的水桶过大,当地取水的多为妇女,她们扛不动。她们的丈夫也帮不上忙,因为水系统开放的时间也正是他们去城里上班的时间。计费系统也是个问题。水卡必需按每天5加仑来充值,可一个家庭一天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水。谁会浪费钱去买用不掉的东西呢?这些原因没有一个跟高精尖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有关,好的设计最重要的是首先理解人的真实需求和处境。

  既然是跨学科,跨领域,那么设计强调采用团队工作的方式也就毫不奇怪了。一个表现卓越的设计团队往往聚集的都是所谓“T型人才”——每个团队成员都既具备某个领域很深入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又具备一些通用的技能,特别是与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相关的各项软技能。

  设计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通过试错来探索要解决的问题的边界和内涵,也不断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并完善。在试错过程中,设计者最常用的沟通工具并非是语言,而是“原型”。设计者会把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个大概的样子呈现出来,这个模型可能会很粗糙,但能够体现出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那些要素。通过这个原型,设计团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拿去和用户进行测试,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未来的解决方案的形态和使用情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设计者再依据这些反馈对解决方案做修改。这个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直到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注教育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上面关于设计的方方面面描述全都呼应着现存主流教育应该发生的变化。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解决生活中面临的真实问题,特别是应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变化。教育应该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以问题为导向的(problem/project-based)。教育应该培养学习者的同理心、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技能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将会变得更加重要。教育应该鼓励学习者结成小组,促进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并从广泛的社会领域汲取学习的素材。教育应该帮助学习者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对未知和未来保持乐观。

  设计带给教育的价值有一点值得特别提出:设计提醒和发掘了人类的一种重要却被长期忽视的智能——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这种价值是设计理应成为一种通识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因。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过分强调线性的逻辑的“分析性”思维的重要性,教育的内容也侧重在读写和计算上,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只开发了负责理性的左脑那部分,更具创意的、发散的、全息性思考的右半脑长期闲置,这是人类智能的极大浪费。设计的过程并不过多依赖语言和计算,而是主要依赖非语言的模式,多使用图形、实物(原型)进行沟通,激发思考。这个过程有助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使人变得更具创造性,使人不仅能够分析“是什么”,还可以畅想“可以是什么”。人类的未来因此才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说到这儿,笔者忍不住要对那些做“阅读推广”的热心人士提个醒:阅读对人的成长当然重要,但也不可唯阅读论,语言文字只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方式,运用语言文字也只是人类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能。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特定领域里的专门人才,而通识教育则重在学习者的才智开发和个性培养。设计无论在认知对象和认知方式上都与科学和人文这两大通识教育的传统内容明显不同,其带给学习者的价值也是独特而巨大的。因此,设计完全有理由成为一种通识教育。

  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开展过关于“设计通识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设计是第三类教育”的观点。时至今日,设计已经作为一种通识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被引入英国的中学教育阶段。

  进入新世纪,面对日益增加和复杂的社会问题,设计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设计对于教育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多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将设计纳入到了教育内容之中,受益者不仅是千千万万的学习者,也是教育本身。

  (作者为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CEO)(编辑 周丹薇)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学习设计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