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西海岸海青镇“绿色蝶变” 茶镇融合谱新篇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8-12-20  |  大众网  |   新闻爆料

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得诸多荣誉。

全镇43个村庄种茶,近2万人从事“茶产业”,茶叶加工企业200多家,茶叶合作社20多家……作为“北茶之源”,海青镇将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如今,茶产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青镇茶产业发展迅速,借力特色小镇建设,从茶产业出发,在挖掘小镇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上的发展空间的同时,结合“山、水、茶、竹”的资源优势,把海青镇打造成了“北域江南”。

走进海青镇,入目所及皆成景。白墙黛瓦,山青水秀,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民热情好客,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幸福画卷,村强、民富、景美的小镇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个小镇铺展开来。

现代化的生产线。

1968出产的老型揉捻机。

“南茶北引”落地生根 成就江北纬度最高茶园

镇外,绿意盎然的茶园随处可见;镇内,大街小巷的徽式商铺中到处弥漫着茶香,茶文化和徽式建筑的古韵在海青镇彰显得淋漓尽致。然而,海青镇从前却和普通乡镇并无两样,茶农们每日辛勤地在山坡的茶园里种茶、采茶、炒茶、卖茶,收入较低,使得茶农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茶业”与海青镇的羁绊越来越深。期间,众多“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壮大。坐落于海青镇后河西村的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前身是山东第一家茶厂——山东联合茶厂(后改称海青河西茶厂)。“1968年,全省首家茶厂落户海青镇,短短两年时间,海青茶的产量就超过了三千斤。”据该合作社理事长李传村介绍,1970年,厂里生产的莲心茶曾作为国庆献礼进入中南海,海青茶从此家喻户晓。

种茶、炒茶是海青镇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李传村的父亲是老一代茶农,1998年,李传村“继承”父业,承包了村里的茶厂,也加入茶农的队伍,通过合作社的模式探索出了茶产业生产经营的新方式:“公司+基地+研发+农户+销售”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经过20年的发展,李传村经营的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拥有社员200余人,辐射带动900多户茶农,生产基地3600亩,有绿茶、红茶、乌龙茶三条生产线,年产茶叶30万斤。

早在2000多年前,海青镇就分布着零星的茶树,而大规模种植茶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南茶北引”最早的承载地之一,海青镇凭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水量丰沛,土壤肥沃的地理环境条件,将“南茶”的根留在了这里。“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海青茶‘叶肉厚、墨绿色、黄绿汤、栗子香’的好品质。”李传村自豪的说,尤其是还有海苔鲜、栗子香的独特品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尝过海青茶的人,都对它独特的口感和特质念念不忘。

如今,海青镇已成为江北地区生长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拥有3万亩茶园,约占青岛的三分之一,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茶叶年产量已经达到200万斤。2016年,更是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的称号,并被确定为“北茶之源”。

冬日里,茶园内依旧绿意盎然。



不断改进创新 做强“北茶”优质品牌

“这是一台1968出产的老型揉捻机,在当时替代了部分人工,可以说是十分新潮的机器,单如今已经是老古董了。”在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厂房的一个角落里,李传村感慨的告诉记者。而在厂房的另一边,一条自动化、洁净化、连续化的制茶生产线已经投产10年。使用这条生产线,1人可以替代30人的人力。摊晾、输送、杀青、揉捻、扁茶、降温、传送、分拣……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时间、温度、力度的控制。

海青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技艺老道,也善于在生产茶叶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这使得海青茶的品质越来越好。“像是降温这一步,自然降温也可以,但是我们发现快速降温产出的茶口感更好,就加了这道工序。”李传村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碧雪春茶”已入列青岛十大名茶、山东名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青茶也在不断自我革新。近年来,越来越多出茶农着眼于未来,不断引进新品种、邀请专家指导,不断提升海青茶的品质。借力新区将“瑯琊海青茶”作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契机,海青镇建立公用品牌认证体系,剔除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把海青茶打造成北茶精品。凭借精良的品质,海青茶已逐渐成为新区农业的品牌代表。

对于海青镇来说,茶产业格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最早的时候,这里的茶园零星散落,茶农仅仅是自给自足,更没有产业一说。渐渐的,茶园连成一片一片,茶农也凝聚起来抱团经营,产业雏形初具。如今,200多家茶加工企业、20多个茶叶合作社正驱动海青镇的茶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

记者沿334省道东向进入海青镇驻地,眼前呈现一片建设规模较大的景区:古色古香的新中式建筑、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特色鲜明的商街广场、体验馆茶驿站等旅游商业配套服务区……这就是海青茶博园。据悉,茶博园项目总占地2000亩,投资15亿元,规划有茶体验园、茶文化博览中心区、以茶会友区、北茶商街等四个园区,将为海青镇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深度开发增添了强大动力。

北茶之源:海青镇。

海青镇街景。

海青茶园。

点击浏览下一张

南茶北引。

竹风茶韵“北域江南” 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在李传村的茶园里,记者看到,满眼绿意的来源,除了饱满的茶树,还有在北方并不多见的茂密竹林。茶园内,建筑外观上融入了灰瓦白墙的徽派特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更是为静谧的茶园增添了几分雅致。而在海青镇,这样的景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据了解,“南茶北引”的同时,在“南竹北移”的引导下,片片竹林为海青之“青”再添几抹色彩,使这个“茶韵小镇”多了些江南水乡的韵致。再加上徽派特色的风格,造就了“竹风茶韵,静雅海青”的外在魅力,成为它独具特色的靓丽名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作为新区的特色小镇之一,海青镇从茶产业出发,结合山、水、茶、竹的资源优势,改善小镇风貌,把海青镇打造成了一个“北域江南”。近日,后河西村被评选为山东省第五批“美丽宜居村庄”,成为海青镇推进生态环保、特色小镇建设的又一硕果。而一河之隔的后河东村也依靠茶叶优势及禅茶文化广场的文化优势,借势发展第三产业,成立了一批旅游专业合作社,用文创发力延伸乡村旅游发展内涵,被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徐官庄村借助黄发集团半亩方塘项目,加快特色民宿村打造,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业态……据悉,海青镇已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乡镇”、省级“美丽宜居小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青镇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文体活动广场,完成了“北茶之源”等四个出入地标建设。另一方面,与黄发集团的深度合作加快了海青镇的新城建设。据悉,双方合作推进了北茶商街二三期、韵律海青等项目,计划打造占地4平方公里的商旅康养文化新城,同时纵深提升北茶文化休闲博览园,启动创建国家4A景区,让小镇更具规模、更富魅力。

未来,海青镇将继续把茶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进“旅游+农业+生态+文化”的发展新模式,高起点策划经典旅游线路,大力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业态,创建‘北域江南、茶韵小镇’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全镇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共同提高。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