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贵州省发现最早的古茶园沿河榨子村故事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9-07-25  |  多彩贵州网  |   新闻爆料

史书记载

神州茶网7月25日 讯:北宋的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有“思州以茶为土贡”的记载。公元760年,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出黔中,生思州(今沿河)、播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北宋词人黄庭坚被贬谪为涪州别驾,遣黔州安置,“阳关一曲悲红袖,山峡千波怨画侥”。词人寓居乌江两岸,“闲居不欲与公家相关”,流连于思州山水,醉心“都濡”“月兔”,研膏如焙香,用诗煮一壶春味,绵延流淌着千年文脉,飘逸氤氲的茶香。

古思州,就是现在的沿河,地处大娄山脉东南麓和武陵山脉西北麓之间,位于湘渝黔结合部,思州茶文化历史悠久,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华阳国志》载:巴子国“土植五榖,牲具六畜,茶为贡赋之物...”。如此看来,塘坝榨子千年古茶园即为沿河茶叶的活化石。

2008年,贵州省茶科所专家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榨子村发现古茶园,茶龄均在1000年以上。经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的考察论证,称榨子村为“贵州古茶自然博物馆”。

截至目前,沿河保留完好的古茶树达5万余株,古茶园22处,仅塘坝镇就有古茶园9处,是贵州省发现最早的古茶园,规模之大,全国罕见,古树茶品质更独特。

榨子村古茶文化历史悠久,加之是自己栽培、自己采摘、自己加工,过去村民都喜欢喝古茶,常常以茶壶为伴,不管是上街赶场,还是下田劳作,身上都不离一壶古茶,待人接客、红白喜事更离不开古茶。也许是喜欢喝古茶的习惯,榨子村出了不少百岁老人。在当地古茶已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一种重要的饮食文化。

“小时候自己家里有许多古茶树,每年都会用手工加工制作成古茶,用陶罐在柴火边煨着喝,自己也是喝着‘陶罐古茶’长大的,”沿河“一品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建华说,人可能都是这样,越老越想念家乡,特别是爷爷坐在柴火边煨古茶的样子他仍记忆犹新。

2013年,已经40多岁的罗建华回到沿河塘坝镇老家,成立沿河“一品康”茶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发展沿河古树茶。

经过悉心研究,精心打造,如今“沿河有机茶”已经成功取得有机认证,“沿河古树茶”市面上已供不应求。

思州古茶,从唐诗宋词中走来,从深山峡谷之巅出来,拾掇起文化的厚度,饱经沧桑。浸润岁月的茶汤,绵延悠长,回味甘甜,

在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茶痴肖仕梅千年古茶公司生产的千年古茶获得了金奖。

从此沿河古茶名声大噪,当年正月,沿河千年古茶就卖断了货。实现了她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的初衷。

2015年,在贵州省春茶斗茶大赛中,沿河古茶一举摘得“古树茶王”桂冠,在贵阳拍出5800元一斤的高价。同年,沿河被命名为“中国古茶树之乡”。

2017年,第六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组委会授予:塘坝千年古茶“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贵州茶叶品牌”。

2018年,获得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同年,古茶树被命名为沿河的“县树”。

2019年,沿河马家庄千年古茶荣获第四届亚太茶茗金奖等奖项。同年,沿河公布实施《古茶树保护条例》。

沿河依山傍水,历史悠久,土家山寨风情浓郁。沿河自治县将古茶规模化种植作为重中之重,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保护开发措施陆续落实,在这片原本并不富足的土地上,大力发展古茶树已成了该县塘坝镇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古老的茶树正在快速焕发新颜。

近年来,沿河县将古茶规模化种植作为重中之重。截止目前,塘坝镇培植新茶园已经突破2.8万亩,引进茶叶加工企业7家。

目前,该县以古茶为依托,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合理开发利用古茶园,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和集群发展古茶产业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助推和带动沿河县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园贵州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